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业务专题>详细内容

文化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7-17 09:03:56 【字体:

当今社会,“文化”是一个最热门的词汇。可以这么说,不说“文化”简直不会说话了。当老师,当校长的身在校园要讲“校园文化”;搞企业,当老板的要讲“企业文化”;坐机关,当领导要讲“机关文化”、“管理文化”;吃饭喝酒还要讲“饮食文化”、“酒文化”。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到书店去看一看,曾经很不以为然的一些事都做成文化了。诸如丐帮文化、流氓文化、娼妓文化等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一次把“文化”推向了高潮,各级党委、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大讲特讲“文化”。面对如此热闹的文化,我认为很有必要对“文化”进行一下疏理。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与文字
记得上世纪50、60年代,农村办夜校,村里的小学老师白天教小孩,晚上教大人识字,称之为学文化、扫盲。识得一千字就不是文盲了。在那个年代,文字就是文化。
文字是不是文化?文字当然是文化,在今天仍然是文化,并且是文化的重要标记。传统文化有三种标记方法:地理、宗教、文字。如: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佛教文化、印度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汉字文化、印度字母文化、阿拉伯字母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比如说,一个农村老太婆,一字不识,我们不能说她完全没有文化。她懂得相夫教子,懂得接人待物,有的还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相当的骨气、志气。你能说她完全没有文化?《剑桥中国晚清史》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可以想象,到1800年时,至少占人口4/5的普通农民在对亲属的尽义务、尽职责、讲礼貌和社交等方面都受到良好教育而成为有教养的人,但他们又都是文盲或半文盲。
2、文化与文学艺术
很多时候人们把文化与文学艺术等同起来。很明显的是各级政府的“文化厅、局”,它的职能就是管写字画画、唱歌跳舞、看戏看电影。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也以为加强文化建设就是唱歌跳舞,看戏看电影;当然,写写画画、唱歌跳舞、看戏看电影都是文化。并且把文学艺术当成文化当然比把文字当成文化面要广一些,但它仍然不能代表文化的全部。文学艺术是文化,难道哲学不是文化?宗教不是文化?科学技术不是文化?科学技术还是推动文化向前发展的强劲的动力源泉之一。比如电影、比如网络都是科技发展之后的产物。
3、文化概念
认识事物我们有一个常用的办法就是首先给它一个定义,界定它是什么?是干什么的?文化是什么呢?文化的内容如此广泛能否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出它的本质特征呢?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部分开头两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央的文件都是反复推敲,非常严谨的,这两句话肯定没错,它用两个形象比喻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不是下定义。
辜鸿铭在其《春秋大义》里说,文化不是房子,不是道路,不是器具,不是制度,不是科学,不是艺术,而是人格。换句话说,他认为文化就是道德。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百岁老人周有光先生说:“黑猩猩没有而人类能有的事物和知识都是人类文化。”这是一个很精辟的概括。但它只限定了文化的范围而没有说出它的本质。这与词典上的解释有相同之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文化的: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我愿意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的生活方式。英国的学者弗雷德middot;英格利斯在《文化》一书中说:事实上,是人们选择了“文化”这个词,然后赋予它某些意义,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文化”这一用法指的是人们具体的生活方式。
陈序经在《文化学概观》中,在充分分析讨论之后总结说:“文化既不外是人类适应各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而努力于利用这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环境的结果,文化也可以说是人类适应时境以满足其生活的努力的结果。”
把文化理解为生活方式,其要点在于:一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二是既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物质与精神对于生活方式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三是文化也能回答“你是谁”的问题。文化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仔细体会我们会发现,我们平时使用“文化”一词往往是指的是“文化”的某一方面,也就是“生活方式”的某一方面。
二、文化的分类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要深入认识文化还可以对这个复杂整体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分类。
1、按地域分类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一般说来,东方文化指中国文化;西方文化指西欧或欧美文化。周有光先生认为“两分法”不妥,应该分为四种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
东亚文化:
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从殷代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东亚国家创造文字的模式,形成“汉字文化圈”。
东亚文化的宗教标记是佛教。佛教产生在印度,传到中国之后,佛教在印度慢慢消退了,在中国却很适应,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严格说起来,中国的宗教是三教合一(儒、释、道),只是有人认为儒教不是宗教。
南亚文化:
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吠陀文化并非印度本土文化。公元前20世纪雅利安人从西北方面开始入侵,逐步占领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和中部,称为“雅利安区”。雅利安人带来了口诵的《吠陀经》,由此在公元前7世纪形成婆罗门教。从婆罗门教产生了佛教和耆那教,后来演变为印度教。
印度文字是从西亚阿拉马文脱胎而来mdash;mdash;婆罗米文,后来发展成为5个语系30多种语言的60多种文字。印度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的国家。
    印度还有一个传统,人民分成几个“种姓”: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农工)、首陀罗(奴隶)、还有最下贱的贱民。身份世袭、隔离压迫。印度独立后禁止,但积习难除。
现在,印度以外用印度式字母的国家有: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原来用印度式字母,后来改为阿拉伯字母,近年又改为拉丁字母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西亚文化:
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阿拉伯的先知穆罕默德(约570-632,中国唐朝),创立了伊斯兰教(Islam“顺从”),信徒称穆斯林(Muslim“顺从者”),圣书名《古兰经》。
穆罕默德(约570-632)幼年贫苦,未学文字;随伯父到叙利亚经商,接触基督教,深受启发;归来改革阿拉伯半岛的原始宗教,使多神互斗,变为一神团结;创立新教,简化外来教义,杂以游牧风俗,名“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组织武装,首先统一阿拉伯半岛。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人冲出了阿拉伯半岛,并迅速扩张到中东的拜占廷帝国和萨桑王朝。然后他们向东扩张到中国,向西穿过北非,进入西班牙。到750年穆斯林扩张第一阶段结束时,世界上已出现了一个从比利牛斯山脉到印度、从摩洛哥到中国的庞大的穆斯林帝国。
阿拉伯伊斯兰教帝国自632-1258年,历时626年,在中国是唐代至元代。继之而来的是奥斯曼突厥伊斯兰教帝国(1299-1922),也历时623年,是中国的元代到民国初年。到19世纪,东亚有大清帝国,西亚有奥斯曼帝国,各霸一方,以为天下大定。谁知世事多变,东西两大雄狮,竟成东西两大睡狮。西欧帝国主义袭来,两帝国先后覆灭。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帝国瓦解。今天西亚的伊斯兰教国家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后裔。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西亚(中东)的基督教传到西欧的世俗社会,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西欧曾八次派出十字军东征伊斯兰教国家,都以惨败告终。痛定思痛,另辟蹊径。从希腊的古籍中探求新知识,开创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神的文化改为人的文化。马丁.路德掀起宗教改革。哥伦布发现美洲,西欧向美洲大举移民。
科学革命,基督教退出学术;民主革命,基督教退出政治。宗教专注精神生活。
西方文化还有两个分支:以俄罗斯为中心的斯拉夫文化;西班牙和葡萄牙半岛曾被阿拉伯伊斯兰教长期统治,形成伊比利亚文化。
2、按发展时期分:
文化是发展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
从物质文化的角度:
石器时期:石器开始时代(50万-2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10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始于1万年前)
铜器时期:北欧公元前2000年。
铁器时期:这一时期文字开始产生。
钢器时期:发明机器,近代科学及工业革命。
从社会与制度方面:
      母系家庭
父系家庭
父母平等家庭
从经济发展分析:
游猎时期
畜牧时期
农业时期
农业兼制造时期
农业兼制造与贸易时期
从宗教的发展看:
拜物教时期
多神教时期
一神教时期
从人类思维与知识来看:
神学时代
哲学时代
科学时代
3、从文化的构成分析
文化虽然无所不包,但仔细分析,还是可以分成好多类别的。大类可以分为两类: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虽然两者又相互影响着,或者大多数情况下还合为一体,但还是不妨把它分开来分析。我们平时所说的文化,大多是指精神层面的。《易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因而有人主张分为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
国外的学者也有把文化分为两大类的:
文化的下层机构:经济、生殖、社会组织
文化的上层机构:语言、科学、宗教与哲学的信仰、道德、法律、美术
也有分为三类的:
物质的文化
社会的文化
精神的文化
还有分为四类的:
社会的文化
经济的文化
物质的文化
精神的文化
还有的分成七、八类,类中又分若干项。我国的学者陈序经《文化学概观》主张分四类:
伦理、宗教、政治、经济。
还有的按层次分为:
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待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