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暂不为
地市报媒体融合如何布局?笔者的观点是,在未完全解决政府财政供养问题的情况下,以多数地市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目前的财力状况,比较“接地气”的做法是:技术方面融合,人员方面分开。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地市报与省级和中央媒体比较,生存背景与发展环境有其特殊性,大多数地市报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地市报一直处于求生存阶段。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业广告下滑,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冲击传统媒体,这几个不利因素在进一步压缩地市报的生存空间。因此,现阶段,地市报媒体融合要“有所为,有所暂不为”。
有所为,就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让传统媒体乘上互联网这驾新马车;有所暂不为,就是不要轻易改变目前成熟的运行机制,勉强尝试“全媒体”模式的“中央厨房”。实际上,去年笔者参与赴怀化日报、邵阳日报考察,几家报社的领导人也基本持同一观点。包括我们周边的益阳、岳阳等报社,在这个问题上也持高度审慎的态度。对于地市报而言,这种“全媒体”模式,把多个“战斗部”统一成一个“集团军”,把“游击战”变为了“阵地战”,不利于人员的展开,加大了经营风险。同时,“中央厨房”实现一个内容,多个出口,如果在新闻生产上没有人员精力、制度重建等方面的保障,还会带来同质化、大锅饭、竞争力消解等问题。
再者,我们去年对“采编平台”进行了成功改造,实现了集团内部各媒体采编技术层面的“融合”,待时机成熟,再精心设计“中央厨房”为时不晚。那么目前比较现实的办法是,注重研究如何在信息时代借助新技术,扬长避短,谋求发展。
不管什么时代,媒体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要善于利用自己创建的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与报纸形成捆绑效应,作为报纸伸向互联网的触角,形成影响力。从我们当前的情况来看,以上几个平台都不缺,只是还需要在内容上、在推广上下功夫。报纸与网络媒体在内容上要明确差异化分工。网络新媒体的特点是时效快、碎片化、浅阅读,报纸就要避己所短,发挥全景化、深阅读的特长。与成熟的大型报业集团的纸媒比较,地市报在做内容的方式和手段上还很粗放,远远没有做到深耕与精耕。内容质量的提升的空间,就是地市报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