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唐直秋在日报差错分析会上提出 从防错纠错入手提升报纸质量

来源:常德日报社 发布时间:2016-10-27 21:02:09 【字体:

本报讯 (记者 刘青玥)如果买到一件有瑕疵的商品,你会感觉很窝心进而抱怨商家不良。同样,一个读者读到一份有差错的报纸,他们也会因为报纸质量不高而看轻报人。因为报人和其他商家一样,都是给别人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防止差错应该成为报人的一种品德。针对近期《常德日报》在采编过程中连续出现几起差错,常德日报社总编辑、集团党委副书记唐直秋,在9月9日《常德日报》差错分析会上指出,质量是报纸的生命,抓质量必须从防错纠错入手,坚持“关口前移、后置后摆”。报人不能打包票给别人提供的是优等品,但至少应该是合格品。

出现差错怎么办?唐直秋认为,发现差错是一种水平,承认差错是一种担当,改正差错是一种能力。根据差错的不同等级,集团要通过开展业务讲评等形式做到警钟长鸣,通过检查、批评等方式进行当头棒喝,通过组织处理亮出倒悬之剑。他说,要尽量减少差错,就必须尽力避免掉进“差错陷阱”,也就是要尽力克服“五种心态”,即无所谓心态、看客心态、捂盖子心态、推诿心态、起哄心态。一旦出现差错,相关责任人要对照差错认账,要分析差错认清原因,要对照制度认罚。

对于采编人员如何防错纠错,唐直秋提出了“六个字”的要求:要突出一个“畏”字,不管新老报人都要绷紧防错这根弦,特别是老报人要有“江湖越老,胆子越小”的意识,不能犯经验主义错误;要突出一个“多”字,记者要把自己当成“第一编辑”,多看几遍稿子,每位编校人员都要把自己当做终审,尽量不把差错留给后面的人;要突出一个“细”字,做到心细如发;要突出一个“挑”字,坚持问题导向,以挑剔的眼光看稿子;要突出一个“学”字,不知就学;要突出一个“问”字,采编、校对人员要对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进行沟通。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