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我成了《常德晚报》的专栏作者

来源:市日报社 发布时间:2019-02-03 21:32:55 【字体:

     在时间的长河里,用什么来记录生活,让美好或感动长留心间,恐怕只有摄影。

    摄影是有温度的,它需要你奔波,需要你发现,更需要你有胸怀。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不算真正的摄影师。携带相机前行,旷野有美丽的风光,也有逝者的墓碑,但那又怎样呢?这条路虽有不可预知的风险,但那不为人知的背后恰恰是最大的诱惑。

    2017年1月19日,是我毕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和同事送贫困学子龙勤回到贵州省铜仁市一个极其贫困的小村子。我拍了很多当地苗族同胞的图片,这些照片应是独一无二的,因为不可能还有别的摄影者来这偏僻的地方。可惜返回途中小车翻入冰冷的池塘,我侥幸捡回一条命,但相机就此报废。

    经历了此事,我愈发感谢生活,愿意拿起相机记录生命中遇到的景和人。2018年我开始思考:怎样让别人理解我的摄影作品?是不是需要用文字作注?图像和文字结合时,是你强我弱,还是相互融合,亦或是产生新的意义?

    2018年1月20日,我到桃源九溪参加常德市散文家协会年会,抵达九溪于家台时冻雨霏霏。当地人摆了些年货在路边,人头攒动,几位老人卖鸡的吆喝声吸引了我。我看到一位可爱的小女孩依偎在年迈的奶奶身旁,等候人们购买她们喂养的土鸡。这画面吸引了我,我蹲下身,抓拍了几个镜头。起身时看到这对祖孙的眼睛,一时无法用词语来表达。

    一时老人的慈祥和关爱、女孩的无助和希冀,交错闪回。老人的儿女呢?难道是打工去了?虽然生活不易,但是怎么忍心丢下祖孙俩,走向异地他乡?如果老人的儿女看到我拍的图片,会不会彻夜难眠?然后整理行装,早日回家?一瞬间太多的问号浮上心头。老人可能是太冷了,把拿在手上的衣服穿上,动作迟缓,我的心疼了,疼在心口最柔弱的地方。小女孩睁大了双眼,看着奶奶,把头靠在奶奶的膝盖上。

    多么温馨又令人心痛的画面。2018年1月24日《常德晚报》刊登了我拍的照片《卖鸡的老人和孩子》,后来老人的鸡被抢购一空,结果皆大欢喜。只是图片刊登后没有我的只言片语,甚是遗憾。

    从此,我开始拿起手中的笔给自己拍摄的照片撰写文章,很多照片已深入脑海,挥之不去。有那么多饱满生动的人影,有那么多岁月磨砺后沧桑的面容,有那么多骨子里豁达乐观的平凡人。此时只恨自己不是神笔马良,不能做到栩栩如生。

    机缘巧合,《常德晚报》开辟了“岁月留痕”的栏目,恰恰需要这样图文结合的文章。这样原来拍的图片就有了用武之地。

    2018年4月27日《常德晚报》“岁月留痕”栏目刊登了我的3幅摄影作品,同时配发了3篇小文《爱的故事》《江垭老镇》《卖糖葫芦的老人》,做到了图文并茂,相互融合。后来写老西门、滨湖公园、沅江等的图文相继刊登在《常德晚报》上,一不小心我竟成了晚报的专栏作者。这成了我2018年最大的收获!

    在深感荣幸的同时,我也心生忐忑,唯有一路前行,永不言弃,努力追寻摄影背后的故事。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