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更新年味不变
我爸是家中老大,我还有两个叔叔、三个姑姑。大年三十是全家人聚得最齐整的时候,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年幼时,团年饭是奶奶一人包揽。记忆中的她穿着厚厚的花布棉衣,脚上踩的是自己纳的厚棉鞋,进进出出特别忙碌。我们几个孩子心急,跑来跑去看奶奶做了什么,没等菜做好,就悄悄打开蒸笼一探究竟。猪肉、鸡肉是自家宰杀的,青菜是自家种的,腊肉、香肠是奶奶自己腌制,提前一个月用橘子皮慢慢熏烤的。还有一个完整的蒸猪头肉,由于外观过于具象化,总让我在吃与不吃之间纠结。对于那时的我,团年饭的意义是能和许久不见的表弟表妹相聚,挑自己爱吃的菜吃个够。
随着奶奶年岁渐长,团年饭掌勺的工作移交给了6个儿女,每年在我家、叔叔家、姑姑家轮换着吃。轮到我家备年饭时,妈妈怕大家吃不好,菜品越加越多。超市里买好鸡鸭鱼肉,提前一天备菜,一锅热乎乎的炸肉丸,小火慢炖3个小时的老母鸡汤,啤酒搭配麦子酱烧出味的谷鸭……等到一切忙完,往往是凌晨一两点。我妈说,只有钵子备好了,大年三十这天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小炒。而对于我来说,零食还在嘴边,团年饭就开始了,丰盛的菜品霸占了整张圆桌,连盛饭的碗都没地方放,我多么希望自己和牛一样,有4个胃呀!
今年,表弟新婚,他把全家人接到他的新房子里吃团年饭。房子面积不大,餐桌和茶几拼成了团年饭的饭桌。团年饭分为了两部分,传统的钵子菜仍然由长辈掌勺,网购的面包蟹、阿根廷红虾和鲍鱼罐头就由小辈们折腾。表弟从“抖音”上学到了新菜做法,水煮面包蟹配生抽芥末,虾子去线和姜葱丝爆炒,加热的鲍鱼罐头淋在白灼西兰花上,这些洋气的“网红菜”让长辈们连连赞叹。
在一旁吃得开怀的我暗暗琢磨,若是明年轮到我筹备年夜饭也不怕,网上多的是团年饭半成品套餐,我只需要买回家后改刀、加热,或蒸或炒或油炸,简单处理后就能端上餐桌。再不行,还可以在餐馆定一桌,全家人出去吃。团年饭嘛,吃什么不重要,一家人在一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