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获也有遗憾
在报社工作9年来,我作为一线摄影记者,之前居然连一次抗洪抢险采访的经历都没有。面对7月中旬这场悄然而至的特大洪水,我既兴奋又紧张,连续几天如工蜂般奔波在抗洪采访第一线,有收获也有遗憾。
7月16日到17日凌晨3点多,我和晚报记者刘颂一直蹲守在一线,直至险情排除。7月17日早晨7时许,我和晚报记者刘颂又来到诗墙公园,采访拍摄今年以来最大的过境洪峰。当时我在现场不仅用相机拍摄,还注意时刻利用手机将拍摄的现场图片和编写的文字传回后方。当天上午8时,尚一网就在头条推出了我的图片报道《今年最大洪峰正经过常德 水位超41米》,以多角度呈现的第一现场获得了网友和市委宣传部的一致好评。当时为了亲身体验洪峰过境,我和刘颂还乘坐市渔政站的快艇,迎着洪峰来到沅江江面上采访。
稿件发完我只来得及吃了一个包子,又赶到水利局抗洪指挥中心。随后,按照集团的统一安排,我们前往桃花源古镇采访。一路颠簸,一路坎坷。由于桃花源古镇已经被洪水包围,我们几次尝试都不得不在洪水淹没的道路前止步。幸好遇到一位热心人的相助,他带着我们沿着一条狭窄的简易路来到了目的地。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路上耽误了太多时间,错过了当地舟桥民兵驾驶冲锋舟转运卫生院病人的震撼场景。虽然遭到现场老乡辱骂说我们来迟了,但我们仍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现场进行了近四个小时的扎实采访,也都发回了质量不错的稿件。
7月18日早晨,我赶到鼎城区政府附近采访一起险情,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幅火热的抗洪抢险场景。我既想着拍到好作品,又要赶时效,早点用手机把现场图传到后方,一时手忙脚乱,心里很焦虑。我和刘颂穿梭在抗洪抢险的大军中,被溅了一身的泥水,浑然不觉。当天气温很高,我们全身都汗透了,坐在车里被空调吹着很难受。于是,我们全然不顾女同志在车内,都光着膀子,把上衣挂在车窗上,等赶往汉寿县境内的下一个特大管涌现场,衣服干了,穿上正好。
这次的洪水来得迅猛,退得也很快。我和同事们连续跟了三天,感觉就像在打仗。虽然从容完成了任务,还通过新华社发了一组通稿,将常德抗洪救灾的情况发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网站。但对自己没有选择拍摄视频,制作流媒体,还是觉得很遗憾。如果下次面临同类题材,相信自己应该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