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业务专题>详细内容

职业的使然

来源:常德日报社 发布时间:2014-09-23 11:07:59 【字体:

  7月16日,夏孟琦邀我第二天去驻常德预备役二团,洽谈、采访“新常德新创业”方面的内容。7月17日上午8时许,刚到办公室,夏孟琦说:“他们抗洪抢险去了,现在正在装车,第二批救援人员马上出发。”
  对于军人而言,险情就是命令;对记者而言,对信息变动做出迅速反应是职业的要求,即记者的天职。记者应有一个“新闻鼻”mdash;mdash;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这种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将新闻职业意识内化而成的本能反应。
  到达木塘垸,我们穿上救生衣,新闻与危险同在。险情在高速公路桥下往里走6公里处,我们脚穿皮鞋,在泥泞的大堤上,跟着军人以行军的速度前行,洪水距大堤堤面不到1米,我们感到了洪水的威胁,却没有恐惧。脚穿皮鞋的我们终究没有跟上军人的步伐,最终我们搭上他们的探路车赶到管涌频出的正洪村。这时天下起大雨,且越下越猛。大雨中,抢险军民排成长龙,装运传递砂卵石。到最前面去,捕捉最壮观的画面,记录最生动的现场,仍然是职业的使然。
  车上只有一把备用伞,必须用来保护照相机。夏孟琦撑伞,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沿着长龙往前钻。我的皮鞋是松紧口,牢牢地贴在我的脚上;夏孟琦的皮鞋是浅口,好几次皮鞋陷在泥巴里,光着脚丫去拔鞋。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一片管用群基本堵住,已经到了下午2点半!我和夏孟琦拧开农户家屋檐下的水龙头,脱掉脚上的皮鞋,冲洗腿脚的泥巴,亮出一双皱皱巴巴、发白的脚。接过盒饭,刚要准备吃,更远处又出现了新的管涌,我们登上二楼,又把镜头对准了远处运送砂卵石的队伍。直到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的预备役官兵来到老乡家,我们才与他们一起共进午餐。吃饭的时候,老乡屋檐下,一幕一幕牵动着我们的新闻鼻。不时举起相机,按下快门,我们记录下军人的形象。
  为了及时发稿,我们提前离开抢险现场返回报社。我将坏掉的皮鞋扔进了垃圾箱,换上放在办公室的布鞋开始整理照片,夏孟琦只能穿着湿皮鞋赶稿子。7月18日,在《常德日报》要闻版刊发了《200军民共战管涌群》鲜活的图片和文字,第一时间反映出木塘垸抗洪抢险一线的新闻。这也是记者职业的使然mdash;记者应该具有的新闻敏感!接下来,我们又以《点赞,身边的感动》为主题,给读者呈现了来自抗洪抢险一线的新闻图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