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与网站的融合应“小步快跑”
以本人在尚一网工作一年多的体会和与一些地方新闻网站工作人员交流的情况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官办网站和地方新闻网站,几乎都处于苦苦支撑艰难求生存的境地。在媒体融合上,尝试者较多,但真正成功者屈指可数。究其原因,无非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体制机制制约媒体实现真正融合。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其在指导思想上拘泥于“求稳怕事”,在舆论语言上习惯于“官方表达”,在内部管理上偏向于“事业主体”,这与新媒体求新求变的发展大势难以交融。用老思想办新媒体,有的只是鲜亮的外表,却不能真正形成思维方式、运行模式、管理手段的深度革新。
二是现有队伍素质不能适应融合发展。由于长期在“体制内”循环,当下媒体队伍在反应速度、知识结构、话语方式等方面都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要求。包括尚一网在内的广大地方新闻网站,目前都深感采编经营人才的匮乏。一方面,“熟练工”主要集中在其“母体”纸媒或电视台,由于待遇问题很难流向新媒体;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熟练工”即便进入新媒体,其思维和技能也并不容易适应新媒体的需要。
三是资金技术投入不能满足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投入,由于我国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上仍是发达国家的“跟跑者”。加之传统媒体的收益依赖于广告经营收入,谨慎、观望甚至质疑是其进入新媒体的普遍心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和产出效益。
针对这些情况,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短时间内“翻天覆地”绝无可能,但踌躇不前又必将在市场大潮中被淘汰。所以,我认为应该“小步快跑”,坚定改革信念,分步尽快实施改革。
第一步,推进队伍融合。要加快培养一支集采、编、摄、播于一体的全能型的全媒体采编队伍,特别是要打造一批熟悉新闻业务和互联网技术的领军人物。除引进外来新型人才外,更要对现有队伍开展业务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全媒体信息采集和发布的不同方式,实现跨平台传播信息。
第二步,推进内容融合。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内容依然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权威、准确、深度等有利优势,把群众关心的宏观政策、经济走势、百姓民生方面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解读到位,把突发事件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布到位,覆盖不同时段、不同地点、不同终端、不同习惯的受众人群,让受众获得海量化、个性化、多角度、多视听的媒体体验。
第三步,推进采编流程融合。没有管理方式和内部机构设置的改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就是简单物理堆砌的假融合,而不是产生化学反应的真融合。但这也是最难的一步,各媒体长久分而治之形成的资源和利益格局很难打破,一旦无法产生化学反应很容易走回头路。国内一些最早尝试“中央厨房”式编辑部的传媒集团,如今仍在坚持的少之又少。但随着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和技术进步,不久的将来,这一方式仍然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