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考验过“统考”关
媒体融合,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处于这个时代,在笔者看来,媒体融合是所有传统媒体都必须上场的一次“统考”。作为从业者,在这次统考中的表现,也是必须直面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挑战,究竟如何作记者,笔者考虑并不深刻,但有两点是很明确的。
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这是不管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记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记者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的先贤训示当为新闻工作者们时刻牢记。尽管媒介融合的趋势下,需要记者从过去的 “专才”发展到要求精通数字传播技术、掌握多种媒体采集、编辑、发布技巧的“通才”,需要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但是过硬的基本的专业素质,是“全能”、“通才”的基础,也是记者区别于其他业余人士的专业标志。
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则是记者在形形色色的世界中寻找自我、区分善恶、明辨方向、坚持正义的前提,是有良心的记者必须具备的,也是新闻人的立身之本。一句话,记者应该德高志远,厚学强识,有德有才,人文并美。
改变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 重新定位
面对新变化和新形势,不能改变,那么就只能够去适应了。 媒介融合给传统记者带来了不少麻烦,单靠以前的技能已经无法生存,他们必须更加努力,不断给自己充电,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尝试不一样的报道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记者们从改变他们固有的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开始。在这“全民记者”的时代,记者应当放低姿态,接受并认清现实,同时更加严厉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做更专业、更可靠的全方位的新闻报道。
媒介融合还带来了记者工作方式的变革,记者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如果说,昨天的记者仅仅习惯于拿一支笔和采访本去战斗,今天的记者带上了录音笔和手提电脑,明天的记者则应拿起更多武器。因此,文字记者应借用多种平台去历练,把自己塑造成一名复合型记者。
不可否认,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都要激烈,这种调整与适变也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媒体革命都來得更深刻、更复杂、更艰难,乃至更痛苦。在笔者看来,新媒体的优势在技术,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内容,传统媒体在恶补技术短扳的同时,且不可忘记“内容为王”这一铁律,保持内容优势。如果丢掉了自己在内容上的这一传统优势和看家本领,无异于交出了最后一杆枪,丢掉了最后一块压舱石。
姜美蓉,2001年入职,现就职于《常德日报》经济生活部,得意之作专栏《个人史记》。
姜美蓉,2001年入职,现就职于《常德日报》经济生活部,得意之作专栏《个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