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要忠诚担当激情有为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和中央电视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48个字新闻工作要领。这48个字,概括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新定位,明确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契机,为新形势下的媒体发展工作提供了新路径。作为在新闻战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越学越觉得这48个字背景深厚,意义深远。
方向正,目的明,行致远。新闻舆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绝不能也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能也不允许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吃党的饭,砸党的锅这种不正常现象泛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旦偏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不仅不能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还有可能失去党的舆论阵地,影响和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换挡期、社会正在转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变化。但无论社会条件怎么变化、价值观念如何复杂,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要求没有变也不能变。这个核心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自己采写的每一篇稿件,编辑的每一个版面,策划的每一场活动,都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地方党政的正确决策,同时把这种意志和主张旗帜鲜明地向读者展现。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确保始终站在党和群众的立场来发声,确保报纸等舆论阵地牢牢地掌握在忠诚党的卫士手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
舆论宣传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媒体是党委、政府的执政工具,肩负着为党委建言立论的重要职责和反映群众呼声的光荣使命。宣传部门要主动引导新闻媒体,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担当意识。具体的应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党管媒体、党管舆论,如同党管军队、党管枪杆子一样,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要引导新闻工作者增强看齐意识,主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讲政治、讲规矩、讲导向,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聚齐舆论场。二要做工作上的“领路人”。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舆论战线的每位同志,要努力锻造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动手能干的业务水平,成为“多面手”。特别是面对媒体融合的新趋势,更要勤学习、广涉猎、多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努力成为全媒型、复合型人才。三要做作风上的“干净人”。新闻媒体及其工作者被称为“无冕之王”,在社会生活当中常常拥有特殊的权力。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道德防线、守住人格底线、不越法律红线,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坚持党的领导,与顺应民心,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完全一致的。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基本方针。一方面,要怀揣感情深入基层、走进一线,来到人民群众中间,把更多的文字、更宽的视野、更广的镜头、更深的触角聚焦社区乡村、对准群众,努力挖掘发现鲜活题材,讲好群众生产、生活发展变化的可喜故事,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集群带动效应,不断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职能,多从群众角度考虑,敢于直面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敢于直面消极现象,以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倒逼问题“掀盖”、矛盾“揭短”,推动工作改进,确保始终维护党的威信,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转化为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无限激情,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为己任,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上下功夫,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用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手中的笔为人民代言、为时代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