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敢于担当作为的媒体人
近段时间,我通过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委主要领导关于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要求,让自己进一步明确了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做人做事的原则与要求。
“忠诚、担当、作为”,虽然只是短短六个字,但这其中包含的内涵与处延,与我们党的好干部标准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组织对干部的要求不同,但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这既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又进一步突出了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要求、党性修养要求和职业素质要求,是对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的丰富和发展。
忠诚就是思想上高度一致、情感上高度认同、心理上高度依赖、行动上高度自觉,这是我们锤炼党性的首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从小的方面而言,就是自己无论处在什么工作岗位,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始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特别是作为新闻单位的一名新闻舆论工作者,地市级党报主流媒体的一名党员干部,我们更要从自身做起,时刻按照新闻舆论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听从市委号令,严把新闻舆论关,报道要服务大局、不偏离中心,同时,还要带头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市委形象,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担当就是在工作中要敢于履则、担责、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在坚守原则、遵守规章、恪守本分的基础上,能敢想敢作敢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大而言之,就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的党员干部,即使是处于经济下行形势下传统媒体面临诸多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到三个方面的担当:一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有无私情怀,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单位分忧、为职工奉献,绝不能打着“公”字的旗号行谋私利之实,要时刻践行一种公而忘私的无私担当精神。二是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观察分析问题,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劲头干工作,靠实招实干实绩聚人心、促发展,在自己分管的新闻舆论工作上,要多向单位里的业务骨干、行家里手主动学习,不做门外汉,不搞外行领导内行,要沉下心来专一行,以提高新闻业务调查研究能力。三是要带头“走转改”,带领记者行走基层、深入群众,摸实情、听真话、报主流,达到传播方向不偏、主导引领不弱。个人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本职工作上,力求做到敬业、勤业、精业;还要勇于为同事担责任,让分管部门的骨干和普通记者都能放手干事,形成有活力、有激情、有干劲的良好工作氛围。
作为就是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得过且过,要主动作为、带头作为、不乱作为,既把握当下,又着眼长远,做事业上的践行者、创新者、开拓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党员干部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人生和事业的追求。概括来说,把既定科学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就是为;把问题解决在当下,不把包袱留给后任,也是为;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更是为。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韧劲,坚持“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延续性,坚持以科学决策贯穿工作始终。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的一名党员干部,除了完成集团党委分工交办的工作任务外,还要积极思考应对经济形势下行、信息渠道增多、消费习惯变化、媒体融合创新方面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深入领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刻内涵,结合工作单位自身情况,积极深入调研、讨论交流、建言献策、科学决策,探索新形势下地市级主流媒体的健康稳健发展之路。
责任在肩、时不我待。忠诚、担当、作为,既是体现了我党忠贞坚守、求真务实、开拓作为的作风与干劲,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生活和工作中的人生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