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忠诚担当作为的媒体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的八个字——“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为人民发声,顺应人民心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如迁兰变鲍,久而化之,以清新脱俗之气,以馥郁芬芳之气,给百姓以感化和教义。“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方能“十方和气精神爽,四海同心道眼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重在交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实行一系列顺民心、民意的方针政策,从而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今天,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项重要职责和使命,“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始终秉持“群众路线”这一执政法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为了群众,更是依靠群众;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脱离人民群众,才能通过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周公“握发吐哺”、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这些流传千古的美谈佳话,无一不是用一腔真情换来一颗真心。作为执政党发声的重要媒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亦应继承和发扬这种谦卑尊民的精神,以百姓易读易懂的语言,依托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寻找线索、提炼主题,融入真情,站稳立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不用空话套话糊弄群众,不用虚言妄议欺骗群众。
新闻舆论,兹事体大。它既然在经济社会发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举足轻重,自然就更要“走心”,找准方向、选对路径、把控节奏、铿锵前行。
眼下,国内外舆论场错综复杂,新旧媒体技术角力,网上网下舆论渐有分野——这个时候,稍不留神,很容易“大道不彰”或“剑走偏锋”。因此,重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为新闻舆论实践提供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显得更为迫切。“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概括并提炼了新时期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取向与时代责任。
我们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关头,站在按照“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新的一年亦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我们要经历结构性改革的阵痛,要适应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要面对反腐败斗争依旧复杂严峻的形势;接下来,如何走出“换挡焦虑”,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阐释反腐并无“阴谋论”,如何使百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勇敢回击唱衰中国的各种论调,唱响团结稳定鼓劲的主旋律,及时准确地传播党的声音,积极有效地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分离,更不能对立,只有为人民说话,传播人民的声音,报实情、说实话、鼓实劲、求实效,才能赢得舆论场的话语权和引导权。
“大厦非一木可支,巨舟须众手可济。众手既集亦复同心,南北东西无往不利。”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当为大国基业聚万木,为中华巨舟集众手。胸怀大局,着眼大事,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人心齐,泰山移。新的开局,新的征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牢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这一职责和使命,以坚定的立场、谦卑的俯察、温暖的关怀,润物无声,沁人心脾,在新闻舆论场这块先锋阵地上,涤浊扬清,团结鼓劲,勠力同心,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