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业务专题>详细内容

在全市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坚守为了退役军人的荣誉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0-23 08:43:04 【字体: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陈太平,1978年底从鼎城入伍到新疆军区服役,1999年转业到常德日报社工作。今天我上台发言,感到诚惶诚恐,与其他几名作报告的同志相比,深感还有一定差距。去年,军分区首长就要我上台发言,但我认为自己不够格而婉言谢绝了。这次,军分区首长反复对我说,这不是你个人的荣誉,你代表的是一批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的军转干部。想想转业后走过的十多年工作经历,有苦也有乐,有艰辛也有收获,我答应了。在这个荣耀的讲台上来向大家作汇报,表达我的心声。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坚守,为了退役军人的荣誉》。
(一)
遥想当年,从老百姓转变为军人,我只有18岁,咬牙就坚持完成了。转业后,从军人再变回老百姓,我已到中年。转业改行,就得准备经历一场挑战。
转业之初,我常会不经意地想起刘欢《从头再来》中的一句歌词:“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hellip;hellip;”是的,转业到地方,就得敢于“从头再来”,这就是军人的豪情与气概。
“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部队经常性的政治教育,打牢了我努力为党工作的思想基础。
1999年国庆节后,我正式在报社上班,第一份工作被安排在群工部。当时,我心里落差很大。我在部队上大学学的是美术专业,还曾担任过报刊美术编辑,转业到常德日报的目的就是想搞自己的专业。
群工部的主要工作却是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我在部队从来没有接触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让我干这项工作,就是把撖面杖当吹火筒用,一窍不通。面对挑战,怎么办?出路只有一条,“虚心学习!”很长一段时间,我把群工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笔录、案卷搬回家,学习研究,常常看到深夜。
记得第一次处理一起群众来信事件,是汉寿县东岳庙乡一名群众反映土地纠纷的事。那时的通乡公路没有硬化,群工部主任带队去实地调查。出门时还是大太阳,半路上就遇到下大雨。有几处上坡太陡,车轮打滑,我只好下车推车,黄泥巴甩一身,脚上的皮鞋也被泥水浸泡脱了梆,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当事人看到我们这副模样,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有了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
正当我在群工部干得有滋有味之际,老总对我说:“你是军转干部,为人正直,来政工纪检室工作吧!”“好!”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在政工纪检室干了不到两个月,老总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市委组织部要抽调你到市委扶贫建整办去工作一年。“行!”对组织的安排,我总是不打折扣。
2005年和2008年,我又被抽调到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市委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负责全市专题教育的新闻宣传工作。
在这两年里,我还兼顾着报社的工作,从来没双休日、节假日,没有一天是晚上10点前下班回家的。
在那两年里,我兼顾两头的工作交通工具全靠自行车,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吹日晒,像个“黑雷公”。两辆自行车被偷后,我只好搭公交车。一次,我在市委门口刚上15路车,就听到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冲我喊:“老大爷这边有座!”她要把座位让给我座。其实那年我还不到45岁。
在那两年里,我市的专题教育对外对上宣传工作,在全省各市州都排在第一方队。
2005年,我们报社还没有搬新院子,常德好多大街小巷也没有改造。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天下着大雨,等我把所有稿件编审完送到报社,已经是10点多钟了。我想抄近路回家,从老报社对面西堤社区那条小巷走,黑灯瞎火,坑坑洼洼,突然一辆摩托车从一条小巷里窜出来,我避让不急摔倒了。当时,只觉得左小腿有点痛,没在意,待回到家才发现,流出来的血,把内裤、毛裤都浸透了。我脱掉血裤,用清水清洗伤口,摸上紫药水,将一件旧衬衫撕成布条后,简单绑了几圈,第二天照旧骑自行车上班,两边赶。至今在我左小腿上还留有两个伤疤。
(二)
2010年7月,我市连降大暴雨,全市多地出现险情。我作为一名老记者,提前就做好了跟踪采访的准备。照相机、录音机、手电筒的电池,我备的都是双份。从部队带回来的雨衣、雨鞋、军用水壶都派上了用场。
在防汛最紧张的7月11日至14日,我主动提出每晚睡在市防汛指挥部值班。
那次,暴雨造成桃源县4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到11日18时许,漆河镇石板坪村报告,村里有10名群众被洪水困住。石板坪村位于省道左侧,离路边直线距离约1公里,中间全是稻田,被洪水淹没成了“湖泊”。稻田漫水最深处达到3米,浅地也有几十厘米。桃源县人武部舟桥分队驾驶冲锋舟半小时就赶到了现场,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搜救,至12日凌晨1时许,10名群众全部成功获救。我穿上救生衣搭乘冲锋舟现场采访,回来后,连夜赶写了一篇《夜战石板坪》现场新闻。
那一次,我采写的报道最多,仅7月13日这天的常德日报就刊出了我采写的7条稿件。报社在作防汛采访报道总结时,对我给予了表扬。
记者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是一份受人尊重的职业,在老百姓眼里,记者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所以,10多年来,我对自己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经常利用双休日下基层采访。
武陵区芦山乡祠堂寺村有一台属名叫魏先进,老俩口都已80多岁高龄,都患有多种老年疾病,60岁的儿子瘫痪在床上10多年,家里非常困难,去年4月,我采访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通过找多个部门,帮助解决了他们一家人的低保,市台办、武陵区台办还将他们一家纳入特困救助对象,逢年过节都上门慰问。今年,我又在为其奔波,想帮助他们把破烂不堪的房子维修一下。
7月13日晚下大暴雨,我牵挂老人一家,于是就打电话给老人,不料电话里传来了哀乐,老人告诉我,为了生计,老人病了10多年的儿子于7月11日撑着拐杖外出卖菜,不幸被车撞死了。噩耗传来,我硬咽了足足十分钟。我安慰老人一番后,就开始打电话给我的一些朋友、爱心人士。我打电话给刚才第一个上台作报告的王总,他立刻表态捐了1000元。我打电话给太阳山普光寺的方丈释旦,他表示第二天还要多邀一些爱心人士给老人捐款。
第二天下午,我领着释旦等8名爱心人士来到老人家,现场捐款3200元。我也把今年“七一”被单位和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受表彰得的奖金全部捐给了老人。
出于感激,85岁高龄的老人于7月16日,冒着倾盆大雨来到报社,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人民的好记者 百姓的知心人”。让我深受感动,也感动了我们部室的同仁。
桃源志愿者爱心协会,是由几名下岗职工勤劳致富后发起成立的,从2010年9月成立至今,先后救助了340多名贫困学生、重大疾病患者、五保老人。我得到信息后,利用双休日,于今年3月17日和5月26日,两次自驾车近500公里,到桃源车牛河乡和牯牛山乡跟踪采访,写出了长篇通讯《大爱无疆》,在常德日报图文并茂发了一个整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我先后接到十多名读者和朋友打来的电话,要协会的联络方式,要求捐款、捐物。
(三)
为了当好记者,我的手机每天24小时开着,坚持当天采访,写稿不过夜,再晚也要把稿子写成后才能睡觉。一年365天,节假日、双休日,家里没重大的事,我都主动值班,每年上稿量均在400篇左右。但在评功评奖时我从不争,单位调整中层骨干我也从不参与竞聘。
同志们,说句心里话,我当记者10多年,仅部室主任、副主任就调整了8任;还有转业的战友,有的被提拔当了处长、局长,尤其是那些与我同时被抽调到市委搞中心工作的同志,一个个被提拔重用,我有时也感到心里不平衡,也曾想找组织,想有一个更大的平台,多为党为家乡人民做更多的工作,但我终究没有找!我认为当一名记者、当好一名记者,对我而言就非常好了!
军人是什么?从命、尚武、奉献、进取!军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整体意识,能吃苦、敢负责,视荣誉为生命!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转业这么多年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欲所累,任劳任怨地当记者,就是为了退役军人的荣誉!请放心吧,我将永远坚持做好记者这份工作,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