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业务专题>详细内容

采写不可复制的新闻

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11 20:07:48 【字体:

葛辉文,日报经济新闻部副主任,2003年晋升副高职称,被聘为主任记者。1992年考入常德日报,在常德日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至今,先后在文艺副刊部、晚报部、经济周刊部、生活周刊部、经济新闻部工作。
多年来,葛辉文用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只勤奋的笔,深入基层采写了大量优秀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作品。其中,通讯《好大一个家》获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三等奖,湖南省抗洪救灾优秀报道一等奖;《鼎城村民小组长“下岗”》、《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系列报道、《桃源土地纠纷仲裁经验走向全国》、《何处安放百张桃源雕花床》、《合作的力量》等五件作品获得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一个大学教授的产业梦》《全市751户无房渔民全部上岸定居》等两件作品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葛辉文担任文艺副刊编辑时,其主持7年的《星期天度假村》入选全国地市报名牌栏目,创作的《疯妈》、《人过桂花落》、《凤凰啊凤凰》等作品先后获得全省报纸副刊作品银奖和铜奖。
近年来,葛辉文在经济新闻部从事一线采访工作。八年来,既下过地下八百米的矿山,也走过常德最边远的乡镇,并结交了大批工人农民朋友,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采访过上百家企业,独立采写完成的“解读常德工业”、“招商引资纵横谈”、“聚集新型产业”、“常德周边行”、“印象浙江”、“聚集常德工业走廊”等大型系列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在葛辉文的报道中,无论从题材,角度、行文,都能看到她的特立独行,感受到到她特有的新闻气息。她善于用新闻敏感解读见闻,用独立个性采写报道。她写出的新闻形式和内质,不可复制。有个性的作品往往是最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作品。她的《何处安放百张桃源雕花床》不仅获得了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而且为常德留住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最终促成雕花床落户桃花源,为常德文化产业增添了一大亮点;其采写的通讯《合作的力量》从记者的视角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到了市委书记卿渐伟的高度肯定并亲自批示,在湖南日报全文刊发,并获得了湖南省好新闻一等奖。
葛辉文还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最早呼吁“常德出租车何时开始打表计程?”并促成了常德出租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报道“猪血是红的还是黑的?”拉开了全市性的食品卫生大整顿;“街头抢夺成市民心头大患”拉开了全市的专项整治秋风行动。多年来,她还报道并参与资助了十多名困难学生和困难家庭,并在报社“点燃希望”的大型爱心助心活动中,筹资十多万元为寒门学子解困;并多次为困难群体奔走呼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不仅在报道中,也在生活和工作中践行了自己的职业操守。
(高立)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