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的这些感动 —— 常德日报推出王新法系列报道后的反响
连日来,王新法的事迹感动着沅澧大地,也感动着日报全体报人。我作为日报的一员,作为一名党外人士,作为日报媒体的一名普通编务工作者见证着这些感动,也同样被感动着。
2月23日下午3点左右,2016感动常德十大新闻人物、湖南省100名最美扶贫人物、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24日(周五),《常德日报》及时在1版发布了《名誉村长王新法因病去世》的消息。紧接着的27日(周一),《常德日报》在一版用半个版面的重要位置加3、4版两个整版的力度推出了通讯《人生此处是青山》、言论《真情扶贫赢得百姓口碑》和回顾通讯《我曾拍摄的王新法》,在我市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日报媒体激起了沸腾的话题。
27日上班不久,当周评报的领评人、集团群工部主任胡德桂即对李白文中王新法“名誉村长”的称谓进行了探讨,日报政文部副主任姚瑶依据民间习俗给予了说明;我在通读了1、3、4版有关王新法的全部文章后,对李白文中“特殊机缘”的表述也评头论足一番。
年轻记者、共产党员武大为当周并没有评报任务,但她也较早地在评报栏上发布了自己的感言:“作为在市场经济时代里诞生和成长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王新法这样的人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有些不认同的,因为作为完整的人来说,他对于他的家庭显得有些不负责任,对于他的同事有点缺根筋。但是,在此次前后一个多星期本报对王新法事件的连续报道里,我几次被戳中泪点,深深感受到了一种叫信仰的力量……”
年轻记者李白是本报报道王新法的主要记者之一,他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却挑起了《常德日报·党建》专版的重担。在评报栏上,他深情地写到:“学习王新法,我们可能学不到光照星河的伟人之举,但是我们能做好的,就是本职工作……从经常灯火通明的各个办公室,从深夜了还是人声鼎沸的照排室,我看到了同仁们的负责和坚守,这弥足珍贵。”
像这样的评报还有很多很多。
日报微信工作群里也是报人探讨业务的场所。集团副调研员周碧华、日报政文部主任魏仙耘、日报经济部主任葛辉文等等都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
日报“民间”的业务探讨如火如荼,日报“官方”的业务学习更是环环紧扣。
3月3日下午,正在召开日报1、2月份月评会的三楼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日报媒体从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日报领办人唐直秋到政文部刚刚转正的新记者李张念,从总编室的正副主任到驻外记者站长和广告部主任,大家饱含真情次第发言,半天的业务学习满满当当尽是干货。
冯文正同志是日报采编支部书记,他一手抓采编工作一手抓党务工作。在日报采编支部的生活会上,他说:“‘震撼’是王新法给我的最大感受,在他写给妻子的信中,一句‘如果我入党是一种信仰的话,那么,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比共产党更值得信仰的信仰!’。在给亲人的私信中这样表达自己的信仰,毋庸置疑是心声的自然吐露。”
魏仙耘同志是集团唯一有机会前往王新法的老家采访、座谈、查阅档案资料的资深记者。在日报采编支部的生活会上,她声泪俱下地向同事报告从湖南到河北的收获:“我们是以这样一种方式与一个高尚的灵魂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面对王新法,我接受了一场灵魂的碰撞与洗礼!”
3月17日,《常德日报》更是少见地用一个连版对日报采编支部的生活会进行了梳理和报道。这一期《不忘初心,学习王新法,做新时期的优秀党报记者》的专版选取了10位同志的发言,既是对平日里甘于默默奉献、常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记者的一次良好展示,又是给全社会学习王新法活动的一次正确引导。
一时间,日报向王新法学习以及对报道的探讨氛围形成了鼎沸之势。
作为一名在党外徘徊良久的“00后”报人(2000年进入报社),我在学习王新法的过程中,为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所倾倒,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力量的巨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向王新法同志学习,向身边的共产党员学习,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出色地完成党交给我的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