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阳的一天一夜
6月底至7月初,我市遭遇了暴雨袭击,一时间干群都投入到抗洪的战场,作为记者的我也毫不例外地加入到了“战斗”。如今,战斗虽然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但有些故事还是想分享给大家。
6月24日凌晨开始,地处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桃源县沙坪镇迎来强降雨天气,与连续数日的降雨产生叠加效应后引发山洪暴发。一时间微信朋友圈内不断有沙坪镇受灾的视频出现。画面中,汹涌的山洪裹挟着各种杂物一泄而下,所到之处房屋、农田、道路被毁。
当日上午,下了整夜的大雨继续从天上往地上泄。9点,我和部室同事姚瑶接到通知,前往沙坪镇赛阳村采访。作为记者,我们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但更多的是接到采访任务时的那种兴奋,如同前线上在战壕里终日不见阳光的士兵,在发起冲锋前的感受那样。
去往赛阳村的路上,我们便听说从镇里通往赛阳村的道路因塌方已经中断,只能乘一段车后步行进村。车刚过王家湾水库大坝,我们就被当地居民拦了下来。“车子不能往前开了,路被塌方截断了。”此时,我们距离赛阳村还有一半路程,下车步行成为唯一前往赛阳村的方式。在经过一段陡坡时,道路两边的山坡有4处塌方,山坡上的竹子横七竖八的倒在路上,道路一旁的排水沟早已被泥土和碎石堵塞,水不停地顺着坡道往下淌,脚掌大小的碎石被山洪冲得到处都是,整个道路被堆积在一起的碎石截断,即使是越野车也无法通过。因为来的匆忙,我们没有准备套鞋,只能打着赤脚小心翼翼的行走,一边要顾及两旁的山坡会不会再次塌方,一边要顾及脚下的碎石,每踩到一块,都是扎心地疼。
经过近1个小时的步行,我们抵达了赛阳村中心区域,接下来的一天一夜,我们跟随着赛阳村村干部全程记录救灾过程。采写了《山洪闪袭赛阳坡》一稿。因为住在山坡下的农户家里,当晚睡前,村干部还特意提醒我们,晚上睡觉惊醒一点,听到声音不对就赶紧跑。这席话,着实让我们一晚没睡好,屋外的每一滴雨声都刺激着我们的神经。不过还好,整晚一切都安然渡过。
实际上,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在抗洪采访中最有意思的经历。2014年7月18日上午8点,在鼎城区善卷大垸出现特大管涌险情后,我和李白立马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当天凌晨3点,我从桃源县城发回时任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前往桃源督导抗洪的稿件,5个小时后,我出现在鼎城区沅江大堤上。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抢险,下午4点左右,管涌口被堵住,当人们悬起的心放下来还不到五分钟,有人大叫:“这里出水了。”原来,在离原来管涌群10多米的位置一个碗口大小的口子开始往外涌泥水,这个口子离我也就2米左右的距离,眼看着水就漫到我脚下。这是我觉得最惊险的一次,我当时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规划了最快逃离的路线和方式。但现在想来却很有意思。
有时觉得记者是非常累的职业,万家灯火时,记者可能还在办公室对着电脑,挠着头皮,敲着键盘。有时觉得能做记者很幸运,能经历常人不能经历之事,能了解常人难以了解,能走常人不去走的路,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份坚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也坚守着媒体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