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传统媒体实现共赢 ——移动互联网应用与运营创新研讨会学习分享
3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与运营创新研讨会,两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每天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深感受益匪浅,今天,我想从以下两方面来谈谈学习感受,以供大家借鉴与思考,共同推动集团新媒体更好发展。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1、目前新媒体发展格局:五大阵容呈现“五军之战”
第一大阵容,也是目前实力最强者的阵容,是由资本和商业网站结盟的“老牌帝国”,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凤凰新闻等一系列新闻类客户端。它们的特点是:“有钱,任性!”动轭下载量亿计,百度、阿里等从应用入手,也占据移动互联的大片江山。
第二大阵容是中央级媒体推出的新媒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它们有新观念、新思维。其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每天有紧贴时事、纪念日甚至天气时令原创帖,通过信息推送,成为其他官微及公众号转帖的重要信源,牢牢地掌控了主流话语权。
第三大阵容就是地方媒体主办的新媒体产品,如广东的南都系列新媒体,上海的《澎湃》《界面》,浙江的《浙江新闻》等,他们依托报业集团,整合资源,推出的APP从内容到传播上都占有了一席之地。
第四大阵容是潮水般袭来的自媒体,移动互联时期,微信公众号平台给自媒体更加自由发挥的空间。如逻辑思维、吴晓波频道等由个人为主运营的自媒体和微信路况、一条、二更等企业运营的自媒体。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已拥有众多的粉丝和营收。
第五大阵容是一支新军,它就是党委政府、机关团体主办的政务发布,尤其是以政务微信公众号为主体,这股强风越刮越有后劲。共产党员、上海发布、浙江发布、杭州发布、重庆交巡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政务微博账号164522个,政务微信账号已逾10万。
2、微信公众号自身的发展:
从平台权限上讲,微信团队逐渐开放功能的同时,也在控制一部分权限,如我们熟知的惩罚强制关注和诱导分享。在运营上,粉丝成本增加:2016年,公众账号增多,用户的注意力被分散,对很多推广手段用户已经习以为常。
3、地方传媒新媒体的困境:
(1)体制之困。新媒体(本集团而言,专指“两微”)的突出特征就是“连接”,但如果体制内的资源都不能打通,可以想象我们去连接外部资源的前景有多大?当然这是所有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时遇到的难题,所以这次学习中,有位讲课老师在回答同行提问“如何打破内部体制壁垒”时的回答就是:“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把手工程”。他们的做法就是,建立新媒体平台后,交给传统媒体的人员使用,然后一把手下文,推进。
(2)人才之困。这里应该专指新媒体运营人员和技术人员。一般而言,现在运营人员都是传统媒体转型而来,但技术员都是引进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另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新媒体是靠技术驱动的,(新媒体:本质是技术进步带来传播介质和渠道的改变,从而影响受众接收方式的改变。)潇湘晨报2013年的失败尝试就证明了这一点。2013年,他们成立了70多人的新媒体团队,但是没有一名技术人员。最后失败后,重新搭建的团队重组了团队架构,精简到40多个人。分为了:网站运营组、市场运维组、自媒体组、研发组、视音频事业部。
(3)运营之困。所谓的运营的两大块就是内容和经营。在经营上,有一个比价分析,新媒体每增加1元广告收入,传统纸媒将失去16元。也就是说以前纸媒要用16元达到的效果,新媒体投入1元就可完成。但是在新媒体各路大军中,最吃力的还是地方传统媒体,包袱重,陈债多,传统媒体属于守势。而在内容上,各大政府部门都开始开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在内容上对我们是一种冲击。简单地说,地方媒体主办的新媒体的主要困境是:内容上政务新媒体的挤压、经营上受到自媒体的挤压。
二、集团未来新媒体发展可借鉴之处
1、一种方式:直播
见微直播是武汉广播电视台新媒体打造的一款党媒直播平台,目前投入300万。他们的信条是:移动直播对新闻报道价值很大。事实上,根据相关研究,新闻直播是现在直播领域一个比较大缺口。结合我们的实际,传统纸媒弄直播,不仅创新了传播形式,也给我们增加一个全新的渠道和载体。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案例有:千名局长走进千家企业。即直播局长们现场办公,同时回答直播中网友的在线提问,不仅增强了与用户的互动,也创新了形象广告收入方式,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他们开发了自己的直播平台,在扩大影响方面,他们也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主动利用“今日头条”等其他第三方平台扩散传播。
其他比较成功的案例还有:和交警、文化局、体育局合作;举办各类颁奖晚会、政府会议、大型活动(全市中小学广播操比赛)。
总结起来,他们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五种:模式推广、新产品孵化、项目申报、上市融资、数据资产。
2、两条捷径:做好新媒体内容(微信内容)
(1)捷径一:转化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
换言之就是怎样在“富矿”中选择适合微信传播的内容?在选择前,首先要明白移动端需要的内容要具备社交性、能勾起用户的分享欲、激发他们的情感认同。所以,新媒体上不适合做单一的新闻消息类信息,而是要做有传播和分享价值的内容,要强调新闻的第二着落点。就纸媒而言,我们的微信要在报纸原创内容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着落点进行延伸。同时,在编排上,要遵循碎片化是基础,动图替代长视频,视频一定要短小精干的原则。
俗话说:“内容决定是否转发,而标题决定是否点击”。可见,标题是新媒体报道成败的决定因素,如何制作新媒体标题?其实也有规律可循。其一,文字要干净、不能啰嗦;其二,适当展露内容,留点悬念;其三,找关键矛盾,引发碰撞。换言之,互联网标题的五性:地域性、矛盾性、悬疑性、吸引性(图、视频)、功能性。
(2)捷径二:抓热点,主动站在风口上
A、热点内容,关注度高(天气)
B、转发量高,阅读量才高(公关安全、公关交通如常德高铁)
C、开启网络直播新形态(交警、公共活动)
3、一种底气和优势:党媒姓党,党委政府就是我们的市场大客户。
政务媒体是我们的可靠同盟军,在相关内容上,他们可能是第一发布渠道,所以,我们需要主动和他们融合,而不是对抗。但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所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是有门坎的、专业是需要尊重的。”作为传媒专业人士,我们要有底气。具体而言,可以做的有“政务新媒体代维、政务舆情监测代理、评价营销”,值得一提的是,从其他媒体做政务新媒体代维的实践来看,他们的经验是“代维是劳动密集型中的劳动密集型工作。”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城市服务,助力互联网+公共服务,以微政务为服务入口,借助企鹅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等第三方平台,实现跨界融合与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