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老师学策划
从2014年至今,我已经经历了2个阶段的结对学习。从社会新闻部到专题部,从跑民政到跑武陵区,3年时间,我由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渐渐成长为一名记者。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领略了采访的艺术,同时也磨练了下笔行文的功夫。
在来到武陵新闻部之前,我已经在社会新闻部实习了一年多。虽然大学专业就是新闻学,但是十分惭愧的是,在校期间并没有涉足新闻采写实践。真正进入记者行业,我才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不易。跟着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了解到前期的策划、采访、稿子的谋篇布局、以至于一个标题的拟定都需要再三推敲、精心谋划。今年,在姜鸿丽老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洪峰浊浪急 武陵防汛憨》防汛专版,《常德“菜篮子”大市场的危与机》系列报道以及《祛毒疏财的乡村名律》人物通讯等大型策划。经过这一次次的策划,我了解到,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善于透过事物现象预见其本质和未来,从而挖掘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闻题材。为什么同样一个新闻题材,有的记者写得有声有色,有的记者却写得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写作是采访的目的与归宿。在写作方面,我了解到要将采访过程中的精彩事例以及人物场景自然融入报道中去,这样才会让报道生动鲜活。
在巩固采写工作的同时,我还学到了合理排版、组稿的方法。有大型节日或者会议活动安排情况下,《新武陵》通常会推出相应的专版。如,今年推出的《洪峰浊浪急 武陵防汛憨》《让市民端上一碗放心米粉》等专版。这些专版的安排和策划都获得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