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到现场抓活鱼
今年是集团业务建设年,在采编业务传、帮、带的活动中,我有幸成为尚一网总编辑、总经理王永刚的帮带对象。经过半年的时间,我在新闻发现力和采编技巧上收获颇丰,尤其是对新闻现场采访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
之前,我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大多是听介绍、看资料,有时候会忽略对新闻事件现场的采访。这样一来,所写的稿件表现力欠灵活,不够吸引读者。经过王总指导之后,我力求每篇报道亲临现场,通过现场亲身查看、采访,写出来的稿件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影响力也有所提升。
今年1月,我采写的报道《8年多未回家的熊辉夫妇 你儿子喊你们回家过年》,这个新闻线索要素齐全,我通过采访相关部门证实事件属实后,稿件很快就写出来了。然而,王总看后告诉我:“这类情感性的新闻报道一定要抓住读者的心,必须要亲临现场,挖掘细节。”于是我前往现场,重新采访。通过面对面采访,我深深体会到了主人公的酸楚和困苦。回来后,我对稿件进行重新修改,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了细节描叙,大大增加了稿件的温度和感染力。稿件刊发后,很多热心市民纷纷打来电话要求帮助小男孩,相关部门也帮助其寻找父母。4月22日,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常德14岁男孩与死神竞速的77分钟》的报道。其实,开始接到这个线索,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写个小消息。但是王总知道后要求我增补现场采访,尽量还原现场,写成完整的通讯。于是,我立即跑到医院、学校等地采访了参与营救的医生、老师等相关人员,将抢救过程的精彩部分尽可能全面的呈现给读者,并向读者介绍了急救知识。稿件刊发后,同步微信点击率4小时内达到了近8000人次。当然,新闻现场对于监督报道更为重要。例如在采写《煤堆废水流入常德沅江饮用水取水口 市民担忧饮水和防汛安全》的报道时,为了证实煤水是否会顺着雨水流入取水口,我特意挑了一个下雨天去到现场调查取证,增加了报道的可读性和真实性。报道刊发后,立即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进了问题的彻底解决。
脚板底下出新闻,记者只有到了新闻现场,才能真正让“活鱼”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