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纸媒评论写作经验谈
一、对评论的基本认识。
评论可以分为新闻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等。评论种类多样,要求也不一样。
二、评论的选题。
通过多年来的摸索,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获取题材或选题。
1、从大的政策方针寻找。我们在写评论时,尤其是写党报评论时,把握一定的政治方向和政策界限非常重要。比如,中央推进供给侧改革,我们就可以从科学技术的改造提升、市场经济相关作为措施等方面入手写评论。
2、从新闻中来选题。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若干新闻,只要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素材。2013年,我和记者韩冬了解到石门县新铺乡艾家山村村支书和女儿一起护送广西流浪汉回家的故事后,采写了一篇题为《爱心的长度》的通讯。同时,针对此新闻,我写了一篇题为《爱心有多长》的评论。
3、从阅读中来选题。阅读,既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听戏。比如,老版本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提及主人公保尔和冬妮娅恋爱时,没有过多细节描写,而新版本则对这些细节进行了丰富。读完新版小说后,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题为《从新版的保尔说起》的言论。
4、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来选题。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当我们发现生活中一些事情与固有的概念不一样,或是颠覆了三观时,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比如,针对春节回家,总是父母准备饭菜的现象,我写了一篇题为《春节,让老掌勺歇一歇》的言论。
5、从对生活的感悟中来选题。比如说,我发现如今有很多年轻夫妻一言不合就离婚,对此,我写了一篇题为《家庭需要维持》的评论。
三、选题的原则。
总的原则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具体而言就是:一要大而不空;二要正而不邪;三要小而不细;四要俗而不浅;五要谑而不痞。
四、评论写作者的诗外功夫。
我认为,作为一个评论写作者至少要具备六个方面的功夫。一是要认真学习了解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二是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三是要有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四是要有本土文化知识的储备;五是要学习民间语言;六是要改善思维品质。
(本报记者 唐静 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