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报道的“事实价值”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当代新闻编辑:从宏观思维到微观实践》一书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该书在2015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细读此书,读者会发现书中巧妙地将现实的新闻实践融入新闻编辑的日常工作流程中,并运用宏观思维,从编辑选题讨论开始,逐次进入报道方案策划、新闻故事的选择与平衡、文本的审美与把关、信息可视化等流程,还配以60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让读者对多角度挖掘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更清晰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重点分享给我启发最大的第三章:新闻编辑的宏观思维与设计。在第三章中,作者提出,一个事件之所以成为值得采访并关注的“新闻事件”,除了具备常说的“五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外,还必须具备成为新闻事件的充分条件——“事实价值”, 她还把这种“事实价值”分为三大类:政治与公共价值、经济与科技价值、美学与社会心理学价值。
怎样理解这三类“事实价值”?以当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跳楼潮的新闻事件为例,作者认为,从该事件的“事实价值”判断中,至少可以获得6个新闻报道主题,具体如下:
1、社会公共价值。这个新闻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社会生产的发展滞后于个体价值追求快速发展,主要是物质待遇和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
2、“经济”或“政治经济学”意义。
(1)该新闻事件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劳资关系,即劳工权益如何在高强度的标准化生产中得到维护和改善。企业的工会组织如何保持独立性,如何维护工人的利益并与企业雇主形成平等待遇。
(2)该新闻事件折射出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与矛盾。
(3)该新闻事件折射出“中国制造”的现状分析。
延续数十年的“人口红利”是否消失?“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企业人力成本增长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劳动力成本提升对外商投资中国的影响,中国制造业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讨论。
3、社会心理学价值
(1)改革开放30年后,年轻一代自我意识成长,自我价值判断变化发展。农民工二代与父辈有了相当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角色认知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的不同。
(2)社会心理卫生保健的意义,如何建立社区保健的医疗体系?工业社会的高速发展,其负面影响之一是人际关系的冷淡与疏远,如何建立社区的公共互助关系,以解决城市人群的心理和生理基本问题,也是城市治理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不可缺少的环境。
以前,在为新闻事件选取报道主题和角度时,我总会纠结,所以书中多角度的案例分析对我的新闻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