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业务专题>详细内容

如何培养记者的发现力

来源:市日报社 发布时间:2018-05-11 20:25:29 【字体:

日常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的发现力是一项特别重要的能力。如何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新闻线索;如何针对同样的新闻线索,发现与众不同的新闻,是记者的一个基本功。

    获取新闻线索过程中,培养记者的“发现力”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时,应该具有独到的眼光,养成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习惯,有强烈的“发现意识”、“发现欲望”和“发现毅力”,去发现世界上迄今为止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撰写出有助于解决当前社会中所遇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困难的新鲜经验;发现和捕捉到给人们以启迪的新思想新理念;讲述对人们有较大激励和思考意义的典型人物;及时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

    “发现力”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探索过程,贯穿于新闻采访始终。但在实际运作中,记者除接受部门安排的时政报道、新闻热线跟踪及主题策划采访外,手中还应有充足的新闻线索资源,要有时时发现新闻的能力。

    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本人从自身的经验和体会,与大家探讨和分享这个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一、从“特殊日历表”发掘新闻

    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在新闻源不丰富时,必须利用好手中的特殊日历表,这个日历表,既要有中国传统的节日节庆,也包括世界性的公共节日。针对这张“日历”,提前做好报道策划,虽然这类新闻属“应景报道”,但从开拓新闻源角度讲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特殊日历表,记者应该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这才是新闻的富矿。如老年节,仅仅关心尊老是不够的,老年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生子女的一代如何养老?养老机构的现状如何?老年人如何开启学习新模式?垂垂老矣,如何才能有尊严地离开?老,是赢得尊严的唯一理由吗?

    如世界读书日,既可关注读书种类、读书人群,也可关注读书方式和读书时间的改变,既可调查哪些人在读书,读什么书,为什么读书,也可调查哪些人不读书,为什么不读书?同时,也可对书店、图书馆、单位阅览室、社区书屋、乡村书屋、家庭书房等进行走访调查,对爱好阅读和从不阅读的家庭进行比照式采访,对读书人和不读书人进行深入了解,这里面应该是新闻多多、信息多多、故事多多。

二、善于从“常规动作”中发现新闻线索

1、从出台的政策文件中获取线索,寻找新闻的有效着陆点。

    从中央下发的文件、出台的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寻找“新闻眼”,并对所掌握的“新闻眼”进行有计划的跟踪报道,对相关文件中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内容进行及时报道;配合领导机关的中心工作进行策划报道;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进行分析解读报道,如果这些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实在,所写的作品一般是重要新闻乃至高质量新闻。

    例: 一号文件:一个村庄的金矿(《广西日报》中国新闻奖作品)

    鼎城村民小组长下岗(《常德日报》湖南好新闻一等奖)

 2、梳理会议、政务信息资源。

    会议可以称得上是“新闻报道的富矿”,记者除完成会议本身报道外,还可以从会议的发言、简报、会议文件和领导讲话中获取更多的新闻线索。 

    例:“聚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湖南好新闻一等奖) 

3、放大全市、全省、全国的试点、经验。

    例:桃源土地纠纷仲裁经验走向全国(湖南好新闻一等奖)

三、深挖“重大事件”的方方面面

    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个地方,总有相对重大的新闻发生,也会适时推出一些有典型性的人物和经验。面对这些题材,记者要从新闻事件的发生区获取线索,善于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和发现,深挖下去,寻找到好新闻。

1、从小切口、小角度进入,实实在在落实到人到事,不要一味追求高大上、拼命贴标签。

    例:好大一个家(全国抗洪救灾三等奖)

2、从旁观者、亲历者的视觉去讲述,真实生动才会可信,不要掺杂记者观点,过多喧染情绪情感。

    例: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江西日报》中国新闻奖作品)

3、独辟蹊径,从侧面甚至是反面去寻找角度,避开大家关注的公共视角和雷同的故事,通过别具一格的讲述去呈现。

    例: 外来老板劳建芳当上省劳模(《常德日报》湖南好新闻二等奖)

四、关注“朋友圈”,处处留心皆新闻

    记者在走路、乘车、聊天、买东西等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是现在的微信朋友圈,简直就是无所不能的消息源。

    所谓“脚底板下出新闻”,就是要求记者多跑、做到“耳勤、眼勤、腿勤、手勤、脑勤”,关注想知未知的,议论较多的,大家关注的和扣人心弦的话题,新闻线索就自然而然就会朝你走来。

    例:何处安放百张桃源雕花床?(《常德日报》湖南好新闻一等奖)

        劝阻当街撒尿者之后----

 五、不要忽略“我”的情感波动和体验

    “我”也是新闻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般来说,除时效性新闻外,地方新闻记者很难与特别重大的突发新闻相逢,但新闻记者多数是非时效性新闻的亲历者。笔者认为,由于新闻记者整天接触着不同的人和事,情感非常丰富,不妨将自己的情绪波动当作检验新闻线索的试金石。记者的情感越波动,可能离新闻就越近。

1、“我”的遭遇,可能就是大家的遭遇,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寻找共同的话题。

    例:“六一”热后的冷思考

 2、“我”的角色,就是一个社会角色,这个角色所面临的喜怒哀乐,可以推而广之感同身受,比如教育问题、家庭问题、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等。

    例:猪血是红是还是黑的?

3、“我”的体验,是一份独特的经历,也具有强烈的新闻感染力。记者体验各行各业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就是正在发生的鲜活新闻。

    例:井下800米

    (例举作品除中国新闻奖作品外,其余都为自己作品,且没有一个规定动作,全是记者自己发现线索深入采写完成)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