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主导下的媒体融合实践
为时3个多月的《十年涅槃——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特别报道》暂告一段落。
从3月16日常德融媒开通直播《十年涅槃——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特别报道》起,至5月15日,除动态报道外,日报推出了7个版,晚报6个版,尚一网挂了专栏。常德融媒作为本次报道的主导,直播、H5、视频和文字单篇推送等70多条,其中现场云直播突破300多条,点击率达18.4多万人次,并被新华社现场云首页置顶三天;腾讯大湘网也主动联系常德融媒,在理县学子重返常德活动的三天三夜环节,和我们同步开启了50小时直播。
5月12日晚,湖南卫视新闻联播和湖南经视焦点头条,也对理县学子重返常德活动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报道。
策划立意:大时代下大事件的微观表述
目前,媒体融合已是一个现实存在和需要。常德融媒作为一个成立不过数月的新媒体,如何定位、如何发展、队伍如何成长,都需要逐步清晰。
10年前,常德日报社曾经做过一个大手笔的公益行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报社发出倡议,集合近8万市民爱心,5天时间为汶川县漩口小学捐赠260万元重建款。几个月后,武陵区又主动接纳了来自理县薛城小学和蒲溪小学的204名学生。我作为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参与了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报道,这个报道曾经入选2009年湖南省重大事件报道。这段经历给这些孩子带来了什么影响?10年以后,他们成长如何?
媒体的影响力是通过产品来说话,我希望通过《十年涅槃——纪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特别报道》,将10年前常德市民的大爱大义所结的硕果予以追踪,各媒体分工合作,各显其能,做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产品,做足做好这个题材。同时,各媒体记者在合作中能够教学相长,相互学习,探索全媒体合作模式。
春节前,策划提上议事日程,从建立理县学子微信群到出发赴川采访只有22天时间。按照一贯带记者的经验,我出题目和设计意图,李张念出草案,我修改。春节后,常德融媒编委会几经讨论,方案正式敲定。
5月9日,中国记协发出通知,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分别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和融合创新共6个评选项目。说了多年、实践多年的新媒体产品正式进入国奖序列,意味着新媒体传播形式已成为官方评判机构媒体作品的常态,我们的策划恰逢其时。
传播逻辑:突破时间点齐头并进
这次报道内容信息容量较大,从专业角度来说,10年前我们埋下的线索,正是10年后需要关注的重点。考虑到集团各媒体分众的阅读点,在事件发展的预热、启动、实施、高潮、尾声报道的时间逻辑之外,我又设计了五条内容逻辑线:
一、十年涅槃·温暖寻亲。短时间内,我们建立了理县学子微信群,集合了204个学生和常德、理县的老师。学子寻找常德老师和爱心家庭的愿望开始变得迫切,而常德闻讯寻找当年结对学生的爱心家庭也开始传递愿望,相互“寻亲”让预热阶段的新闻内容变得温情,也为后面报道埋下了伏笔。常德融媒推出的首篇温暖寻亲《您记得我吗?汶川地震后来常德借读的那个小孩》,推出后阅读量达6万多人次。
二、十年涅槃·我的记忆。这是此次“十年涅槃”特别报道的延伸产品。侧重征集网友和读者回忆10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亲历故事。后方记者先后采访了当年常德防疫、消防、医生、电力、公安等各行业,10年前援助灾区的故事,既还原历史,又交代了此次特别报道的背景。
三、十年涅槃·灾区行。侧重选择和常德10年前有过关联和曾经报道过的灾区“点”,也就是多年前我们“埋的线”。比如,潘敬林从10年间先后3次赴四川理县采访拍摄的素材中,精选推出了摄影专版《向死而生——羌寨休溪的十年》,通过羌寨人们的出生、死亡、祭祀、过年等民俗生活,从一个小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寨子10年的变化。图片丰富,以小见大,被视觉中国、澎湃新闻、新浪、腾讯等广为采用和转载。
四、十年涅槃·理县学子的10年。这个分两个部分,一是借助问卷调查,对204名理县学子从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变动等方面,对10年命运做一个综合性了解,用图表配合胡秋菊的深度文章解读:《理县学子,是否长成了你希望的模样?》;二是个体系列报道。选取10年前走访过的特色学生代表,讲述他们10年前后个人和家庭变化。
五、十年涅槃·爱在常德。5月12日,理县学子重返常德,是这次特别报道的高潮部分,细节丰富生动,全媒体互动将报道活动推向顶峰。
团队成长:采编人员的转型之路
常德融媒一线采编人员大多数没有严格的新闻从业经验,突然面对这么重大的活动,团队只能在磨合中负重前行。团队管理层分工合作,带头奔跑在一线。记者凌晨一两点赶稿,编辑加班加点剪辑前线传来的视频,配合无缝对接,融媒团队用勤奋和努力弥补了成长中专业性不足的弱势。
理县学子重返常德的接待组织工作,融媒记者、编辑事无巨细地兼任编导、音响师、导游、接待人员等各个角色,没有调用一名集团工作人员。 5月12日,理县师生在金丹实验学校食堂午餐间隙,潘敬林背着摄影包,手握相机,坐在长餐桌上竟然睡着了。原来,前天晚上,他因为应急协调金丹学校停电事项,只睡了两个多小时。
年轻记者李张念,第一次遇到与接待采访的领导沟通时,还有点怵头。3个月下来,联络,撰写方案、公函,写视频脚本、活动接待,她经历了记者职业生涯中那些写稿以外的很多第一次。
令人惊喜的是,整个活动组织环节堪称完美。常德融媒的工作作风和专业表现感动了四川阿坝同行和师生家长,常德融媒的品牌影响力开始凸显。
这次活动只是我们探索新媒体主导下的全媒体合作模式的试水。全媒体的深度合作执行力问题,常德融媒如何冲出微信服务号闭环运行等系列问题都是今后需要突破的难点,路还很长,且走且反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