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德日报社门户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业务专题>详细内容

致敬 感激 收获

来源:市日报社 发布时间:2018-06-14 09:48:13 【字体:

3月中下旬,我荣幸作为集团“十年涅槃——汶川大地震10周年特别报道”采访组的一员,赴川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这是我在集团工作10多年来,外出采访时间最长的一次。

此行虽已过去两个月,回想起来,仍觉得感受多多,收获多多。

一是深刻体会到了报人的敬业精神。此次采访虽然长达10天,但由于路途遥远,所到地方较多,时间安排非常紧凑。3月17日18时,经过长达23个小时的奔波,我们到达理县蒲溪乡海拔2600多米的休溪羌寨。大家放下行李,来不及休整,便开始工作。吃过晚饭,立马就地采访3名曾在我市就读过的学生。晚上10点多,村民邀请我们去参观制作夬儒节上要用的祭品。山上下起了小雨,很冷,我们一行匆匆赶去,拍照,采访,忙完返回,简单洗漱,已是次日凌晨1时。3月18日,忙完夬儒节的直播等报道,晚上,在入住的学生家里,大家又对休溪村村支部书记,寨子里9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采访。这一夜,同样采访到次日凌晨。回想起来,在理县的几天,几乎每天都要采访至深夜,有时还得连夜赶稿发稿。采访时间长,接触的信息多,兴奋代替了疲惫,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似的。连随同我们采访的当地报社记者,也评价“常德记者很敬业”。

二是好的作品往往凝聚着集体智慧。在四川采访的日子里,一行6人分工协作,在领队胡南的带领下,每天提前安排好工作任务,摄影记者、文字记者相互配合,及时充实常德融媒的直播内容。回到常德后,日报共推出了5个灾区行专版,分别对灾区的巨大变化和理县学子10年学习生活进行报道,取得较好社会效果。这些新闻作品的背后,有大家的共同付出,感谢我所在的经济部领导同事和总编室值班主任的指导帮助,感谢胡南的悉心修改,感谢潘敬林、刘颂提供精彩照片。

三是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此次灾区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家家户户屋顶飘扬的五星红旗。短短十年,无论汶川还是理县,城乡面貌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地人坦言:“震后重建的家园,基础设施建设至少提前发展了30年!”这一点,在我们的采访中,感受尤其深刻。高半山上的休溪羌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用上了热水器,几乎所有的高半山村,都和休溪一样,实现了路通水通。震前,薛城镇没有一条通村水泥路,如今几乎全部修了水泥路。各地负责对口支援的地区不一样,但对于灾区重建,大家比学赶超,不仅为灾区群众重建了家园,还为他们发展旅游等产业打下了基础。在震中映秀,感受尤其强烈。因此,看到灾区随处可见的五星红旗,内心的自豪感往往油然而生。的确,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人民的安宁!只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会有灾后重建的十年奇迹!

赴川采访还有一些插曲,比如千里迢迢背着单反相机,却因为机器故障,仅仅拍了一张照片;比如听信天气预报,穿着皮靴出发,害得我一回到成都,便迫不及待先添置一双鞋……但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快乐,是感激,是收获。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