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入基层,感受才会最真
对于记者来说,好的新闻不是坐在办公室敲出来的,必须深入体验,走到基层中,了解实情了解民情,才有深切感受。
今年4月底,我和新农村的同事一起前往西北山区,两天时间采访石门县子良乡,澧县甘溪滩镇,澧县火连坡镇。3个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各有特色,但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澧县甘溪滩镇的桐溪之行。
澧县甘溪滩镇是我的老家。每次回家,都要经过桐溪山庄。作为甘溪滩镇一个休闲旅游点,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关于桐溪山庄,乡亲们的传闻也很多,有的说老板发了财,有的说老板很蠢,拿起上千万的资金投资搞农业,死路一条……
作为一名三农记者,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一种难舍的情结。老家突然出了这样一位热爱农业的农人,我当然想好好了解一下。采访当晚,我们住在桐溪山庄,吃完饭,面对面倾听创业者的心声。
跑了多年的农口新闻,我深知农业创业的不易。全市休闲农庄几百家,盈利的很少,80%以上都是亏损。主要原因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桐溪山庄地处甘溪滩镇甘溪村,老板名字叫杨继红,以前是一位养猪大户,靠养猪,积累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近几年,因为畜禽退养,他的养猪场被迫关停。虽然每年少了100多万元的收入,但为了搞好产业发展,他流转村里1000多亩土地种植茶叶,同时修建茶叶加工厂,农家餐馆,茶亭,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屋前屋后环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把一个臭烘烘的养猪场,改造成了全省五星级休闲旅游区。每逢节假日或周末,从县城周边来此休闲旅游的人都很多,为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增添了几许热闹和喜庆。
在闲谈中,我们了解到,虽然桐溪山庄现在名气越来越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近年来由于一直在投入,所以获取的经济效益很少。去年略有盈利,今年又继续投到基础设施建设里了。现在总体投入已超过1000万元,欠账300多万元。因为债务缠身,每年过年他都不敢在家过……
第二天清早,杨总亲自陪同我们爬桐山。因为路还没有完全修好,加上刚下过雨,路上到处是泥巴。在泥泞中翻山越岭,2公里山路,我们爬了2个多小时。同事杨晟的鞋没穿好,加上平时很少走过这么难走的山路,她边爬边喊救命。主任侯碧海怜香惜玉,上坡弯堵的地方总要拉她一把。一路上,杨总向我们细细讲述他的远景规划,我们深感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纵使千难万难,都不能阻止创业者那颗炽热的心。到达山顶,一群农民正在砍青整地建凉亭。百亩有机茶园郁郁葱葱,大家忍不住又体验了采茶,摘野果的乐趣,爬山的疲惫一扫而光。
如此宁静的乡村,如此淳朴的山民,他们知足上进,勤劳智慧,每一天都为自己的生活脚踏实地。只要我们愿意去听,去看,去体验,去和他们交流,他们会很愿意掏心窝,说出心里话。
回到报社,我深情并茂,写出了《迈过人生三道坎》这篇人物通讯,将杨继红创业的酸甜苦辣描述笔端,引发创业者的共鸣。